鼎湖山之窗 第9卷 1-2期

作者:鼎湖山  更新时间:2007-05-18

zc9_12_060707图.pdf 

本期目录

1  研究动态…………………………………………………………………………

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验收总结………………………….….....

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完成了课题验收工作………………… ....  

2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对鼎湖山站进行2001-2005年综合评估 

3

鼎湖山站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研究进展…………………………………………

3

 

 

2  交流考察与会议………………………………………………………………….

4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研究人员赴日本参加工作会议…………………………….

4

原国家林业部部长高德占同志考察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

温达志研究员赴英国参加国际会议…………………………………………….   

4

 

 

3  保护管理…………………………………………………………………………..

5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召开职工大会……………………………….. 

5

鼎湖山举行森林扑火演练和防火工作会议…………………………………….. 

5

园党、政、工领导到鼎湖山进行新春慰问……………………………………….

6

鼎湖山树木园实验楼改造通过竣工验收……………………………………….. 

6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水管安装工程进入施工阶段……………………………….. 

6

 

 

4  区庆专题…………………………………………………………………………..

7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隆重举行建立五十周年庆典活动…………………………..

7

 

 

5  研究生教育……………………………………………………………………….

8

鼎湖山站生态考察队考察德庆盘龙峡生态旅游区…………………………….

8

 

 

6  简讯………………………………………………………………………………..

9


§ 研究动态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验收总结

629周国逸站长和唐旭利博士赴北京做方向性项目结题报告。由我站独立主持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KSCX2-SW-120)于200212月立项,200512月结束。本项目以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与系统相关的水、土、气、生等体系对C的吸收与固定、排放与归还、分配与转移、沉积与流失等过程与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探讨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C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调控机理及其相互关系,提高我国在国际全球变化研究中的能力和地位,旨在阐明南亚热带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对C平衡的贡献,实现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C收支估算,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根据研究目标,项目设置了三个子课题,分别是:植物子系统C的固定与转移、土壤子系统与水文学过程中C的输运与贮存、和数据整合与模型研究。项目执行期间取得了多项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1)率先开展森林水文学过程中C的迁移、流失和沉积研究,该研究领域恰恰是被忽略的,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有望为“C失汇之谜提供新的解释;2)揭示了热带亚热带森林随着正向演替的进行,森林土壤有机C的积累增加,可为热带亚热带成熟森林对缓解全球CO2浓度升高作用的争议提供新的依据;3)探明了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结构,土壤为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次为植被,这一结果为正确评价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能力和发展趋势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寻找合理提高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能力的途径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4)初步确定了典型森林大气-土壤间的CO2通量及其特征,探明了鼎湖山森林土壤呼吸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并初步弄清森林水文学过程中有机碳的输入输出通量,为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C收支估算提供支撑;5)构建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水研究的数据库和研究平台,对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CO2通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实现了对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NEE的模拟。

在本项目支持下正式发表(含接受)的研究论文90篇,其中SCI刊物论文18篇(其中包含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