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典型人工林提质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成果鉴定

作者:综合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14-04-17

       416,广东省科技厅在华南植物园主持召开了华南典型人工林提质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鉴定会。本次鉴定委员会成员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大学和科研院所,党志教授担任主任。中科院广州分院副处长周小云;华南植物园副主任蒋跃明、科研处常务副处长陈峰及项目组科研人员20余人参加了会议。 

  该项目成果是在傅声雷研究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南地区受损丘陵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恢复机理及格局优化研究李志安研究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华南人工林土壤固碳机理与提高其碳汇功能研究资助下,由华南植物园独立负责完成。项目组科研人员经过近8年的研究,创建了独特的大规模森林生态系统野外控制实验系统平台,建立了多样性梯度垂直生态位开林窗间种等野外控制试验体系;揭示了不同炼山、砍杂模式对桉树、相思人工林影响的生态学机理;系统比较了96种阔叶树种的生理生态适应特性,筛选出了红椎、火力楠、尖叶杜英、华润楠、灰木莲等10多种优良阔叶乡土树种及其对应的优化配置模式,其中人工林+梅叶冬青人工林+草豆寇林下植被替代模式对低效人工林质量提升效果显著,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50多万亩,产生近6亿元经济效益。该项目完成过程中共发表论文30 篇,其中SCI 论文22 篇(领域前20%8篇),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件;培养博士5名、硕士4名。 

  鉴定委员会成员在经过资料审阅、听取汇报、质询答疑和认真讨论后,对该项目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成果建立的乡土树种配置改造模式和林下植被替代经营模式,对华南丘陵荒坡生态恢复以及低效林质量提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项目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野外森林生态控制试验平台建设上具国际领先水平。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