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万人下基层-科技之夏”赋能南疆棉田  技术创新带动棉农创增收

作者:阿克苏站  更新时间:2025-09-14

近日,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会联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石河子市金草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南疆棉区圆满完成“科技赋能助力棉田丰收‘百会万人下基层—科技之夏’”技术服务系列活动。通过“专家授课+田间实操+成果展示”模式,该活动累计覆盖60名核心种植大户及500余户棉农家庭,线上直播吸引3万余人次参与。

核心技术破解棉田生产瓶颈

活动聚焦南疆棉区“水资源短缺”“盐碱地制约”“小农户分散经营”三大痛点,在库尔勒、阿克苏、喀什等重点棉区推广五项核心技术,分别是:

咸水改良与耐盐品种协同应用(尉犁县):通过“土壤脱硫改良+耐盐品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盐碱地亩产达450公斤,较周边常规田块增产10-20%;

干播湿出节水技术(新和县):创新播种后精准滴灌“出苗水”模式,节水10%的同时使出苗周期缩短3天;

智慧灌溉系统(阿克苏柳源天海村):安装土壤墒情传感器与智能控制阀,实现“墒情超标自动停水、肥料不足自动补肥”,肥料利用率提升至60-70%;

盐碱地综合治理(阿瓦提县):集成“一膜六行三带种植+智能虫情监测+全程机械化”技术,亩产稳定在350-400公斤;

生态种植(喀什阿克喀什乡):通过苜蓿绿肥改良土壤,减少农药使用量,实现生态与产量双赢。

技术落地带动产业效益显著提升

据活动成效数据显示,此次推广的核心技术已覆盖棉田超万亩,按每亩增收50-100公斤、市场价7元/公斤计算,直接带动参培棉农户均年增收1.05-2.1万元。在产业升级方面,活动推动成立棉农合作社,整合分散土地资源,规模化经营率显著提高;智能灌溉设备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实现节水增效,为南疆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本次活动通过3场专题研讨会、7天18个田间参观点实地指导,搭建起“专家-企业-棉农”协同创新平台。学会专家联合科研机构和公司针对不同棉区特点定制技术方案,如轮台县推广“统一品种、农机、水肥、植保”四统一管理模式,阿瓦提县提出“生育期分阶段水肥方案”,有效破解了分散地块管理难题。此外,通过抖音话题#南疆棉田高产秘籍#、田间成果展板等多渠道宣传,累计培训棉农500人次,线上直播场均观看量达3万人次,形成“技术研发-田间验证-推广应用”的闭环体系。

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会专家们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跟踪棉田生产数据,扩大技术辐射范围,推动“棉田高产技术模式”标准化、产业化,为南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活动现场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