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 Paul Rainey教授访问南京土壤研究所
作者:鹰潭站 更新时间:2014-10-09
报告会上Rainey教授作了题为“The evolutionary transition from single cells to multicellularity”的学术报告。合作是解释多细胞生物起源的核心,但是合作者面临着欺诈者的破坏性挑战。生命周期的整体繁衍既可以在接纳欺诈者,也可以在清除欺诈者的前提下实现。自然选择的结果导致群体的整体适应性与个体组成细胞的个体适应性的分离。而这种发育方式的转换和适应性的分离在排除了欺诈者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Rainey教授通过实验演示了达尔文个体进化过程中涉及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转换的几个关键步骤。陪同来访的还有的新西兰梅西大学前沿科学研究所张学贤(XueXian Zhang)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从分子—细胞—种群尺度研究植物—微生物—土壤的交互作用,特别是研究细菌适应植物环境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菌对农业土壤生产力的贡献。报告会上,Rainey教授与来自中科院土壤研究所、地理湖泊研究所及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及学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报告会结束后,Rainey教授参观了南京土壤所土壤标本馆及分析测试中心。Rainey教授一行与我所沈仁芳所长及孙波研究员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员进行了讨论交流,最后,Rainey教授代表新西兰梅西大学前沿科学研究所与我所签订了在土壤生态学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研究协议。
此次爱因斯坦讲席教授的来访,拓展了青年科技人员的国际视野,提升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与世界顶尖科学家联系与交流的很好机会。
Paul Rainey教授是研究土壤微生物学、进化理论的世界顶级学术权威和有远见者,是微生物试验进化学的世界创始人。他是新西兰梅西大学(奥克兰)的杰出教授,新西兰阿伦威尔逊分子生态与进化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新西兰国家皇家科学院院士,德国马普科学院外籍院士。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15篇(论文的平均引用次数位为50), 其中包括发表在“自然”杂志的文章11篇。对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微生物的社会行为分析,以及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进化规律的认识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是中国科学院于2004年推出的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通过邀请国际著名科学家来访、讲学及选派优秀科研骨干进行学术回访等形式,加强研究所科研人员同世界顶尖科学家的联系与交流。Rainey教授是由鹰潭站站长孙波研究员推荐入选中科院 “爱因斯坦讲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