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际沉积碳”研究取得新进展
作者:综合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14-10-10
根际沉积碳是连接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纽带,根际沉积碳作为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际沉积碳的空间分布直接调控着根际效应,同时受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土壤团聚过程的影响。目前,有关根际沉积碳在土壤孔隙、团聚体中的分配及在根际中迁移还不清楚。为此,我所土壤物质循环学科组乔云发副研究员等人,利用C3-C4转换研究方法,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连作13年大豆C3土壤上种植C4作物玉米,采用田间13C-CO2脉冲标记方法,应用土壤当量孔径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结合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利用稳定性同位素质谱测定试验前后原土和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SOC和δ13C丰度;利用压力膜仪获得不同土壤孔径内土壤水含量,接合同位素质谱测定不同孔径内土壤水的δ13C丰度;利用原状土柱方法模拟根际土壤,从而系统研究了玉米根际沉积碳在土壤孔隙、团聚体和根际迁移机制。
论文:Yunfa Qiao, Shujie Miao, Na Li, Xiaozeng Han*, Bin Zhang* (2014).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hizodeposit carbon of maize (Zea mays L.) in soil aggregates assessed by multiple pulse 13Clabeling in the field,Plant and Soil 375:317–329。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共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