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尖峰岭完成154个植被公里网格点样地调查

作者:尖峰岭站  更新时间:2009-06-01

植被的空间变异一直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森林资源清查采用3 km×4 km或更大面积范围内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但主要是针对地上部的树木,而且是超过一定径级(3cm)或更大径级的乔木植株。但随着植被生态学的深入研究,需要更加细致的调查来验证生态学的理论或为森林生产、森林保护等提供依据,这就需要在大范围内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进行调查。

海南尖峰岭生态站从20077月开始,至20094月底,2年内按机械布点的方法,共在海南尖峰岭地区完成了154个植被公里网格点的样地调查工作,在每1平方公里的交点上设置1个样地,覆盖了整个尖峰岭林区的腹地共约160 km2的范围。

此次野外调查工作已经完成,数据基本输入完成,正在鉴定采集的植物标本,将在6月底获取所有的植物、土壤和凋落物数据。将根据调查和分析数据从生物多样性、生物量、C储量、种群空间格局等多个角度开展论文的写作工作;同时,此次调查工作的完成也将配合尖峰岭地区包括水文、气象和土壤长期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寻找隐藏的规律。以期利用此次大规模调查工作,争取发表高质量的文章,提升尖峰岭生态站的研究水平。

 

详细调查方案:

1. 调查范围:包括尖峰岭林区约160 km2的范围,按机械取样的方法,在每1平方公里的交点上布设样地,样地面积设置为25 m ×25 m,然后把每个样地划分成5 m×5 m的小样方进行调查。

2. 调查内容

2.1记录样地基本信息:经纬度、海拔、坡度、坡向、坡位(上坡、中上坡、中坡、中下坡、下坡/平地/山脊/山坳)、郁闭度和土壤类型(黄壤、砖黄壤、砖红壤、燥红土、初育土)等。

2.2 调查每个样方内所有胸径DBH1.0 cm植株:种名、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板根高度和直径、常绿或落叶、萌条或分枝情况和生长状况等,同时,每个植株还测定其在样地内的相对坐标。

2.3 每个样地内固定位置选择9个小样方(面积2 m ×2 m),调查其中所有胸径DBH<1.0 cm株的种名、树高、冠幅(小乔木、灌木、幼苗)或盖度(藤本或草本)、物候等。

2.4 土壤,取土壤0-30 cm土样,每个样地取5个点,各取500 g;测定土壤的pH值、有机C、全N、全P、全K等化学性质,并利用环刀采土,分析土壤的水份-物理性质。

2.5 凋落物,随土壤取样点每个样地取5个凋落物样品,按0.5 m×0.5 m取样品装袋。烘干至恒重,称量其生物量。并将5个凋落物样品混合测定有机C、全N、全P、全K等化学性质。

                              尖峰岭154个植被公里网格调查点分布示意图

野外测量树木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