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增研究员接受新华社黑龙江省分社记者专访

作者:海伦站  更新时间:2011-07-08

韩晓增研究员及他领导的学科组以承担的黑龙江省科技专项为切入点,详细向记者解读了该科学问题的研究背景、主要研究思路、国内外目前的研究进展及该学科组近年来取得的成果。

  经过8年攻关及推广,由海伦站承担的课题研究,已累计使黑龙江省230万亩退化黑土的生态得到恢复重建。由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建议扩大这一成果的示范推广应用面积。

  这项名为“退化黑土生态恢复重建技术与模式研究”的项目,主要包括两项技术及一个模式,即肥沃耕层构建技术、亚耕层土壤快速熟化技术、粮草轮作与奶牛一体化产业技术模式。

  然而随着垦殖时间延长,土地使用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黑土退化日益严重,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耕作层逐年变薄,犁地层逐年加厚,土壤酸化逐年加重,黑龙江省已有约3000万亩肥沃黑土变成中低产田,昔日盛产粮豆畜产品的黑土带也正向“生态脆弱带”方向发展,威胁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建设。

  针对黑龙江省黑土区土质粘重、土壤有机质下降速度快、耕作层变薄、犁地层变厚等问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黑龙江省科技厅支持下,启动了专项研究,着力解决退化黑土的退化问题,提高黑土综合生产能力,对黑土退化提出技术措施,进而保证粮食安全。

  韩晓增研究员向记者介绍了该项成果的要点:首次提出了肥沃耕层构建技术,就是秋季将玉米秸秆粉碎,利用专用机械,将秸秆均匀混合在0至35厘米的土层中,每8年进行一次,免秋耕8年。

  韩晓增解释说,该技术能使秸秆进入土壤深层,有效控制犁底层形成,一次性建立起土壤较高的保水供水和保肥供肥能力。经测算,与常规耕作法相比,利用肥沃耕层构建技术玉米和大豆产量分别增加了14.9%和12.4%。

  近三年,这一成果在黑龙江省五个市县推广应用累计达到236万亩,增产9520万公斤,新增利润1.6亿元,创产值2.1亿元。

  该项目首次提出了“黑土演化”与“退化”过程的不同,将黑土变化分成三个时期,七个过程,退化是七个过程之一。明确了自然黑土经过开垦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是自然生态系统向农田生态系统转化的必然结果,土壤有机质降低不是黑土退化的绝对标志,关键是阈值。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黑土肥力演化过程和肥沃耕层构建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