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评估西藏高原生态工程实施对生态系统服务提升水平

作者:拉萨站  更新时间:2025-07-09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西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影响极为显著。西藏高原是全球生态工程实施强度最高的区域,生态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尚不清晰。本研究揭示高寒草地沙化过程土壤有机碳及群落变化,阐明生态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提出以碳为核心综合补偿方案。研究成果对西藏高原生态屏障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具有基础性和实践性意义。

主要进展1:明确了生态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具有明显权衡特征,提出了基于固碳服务的“纵向+横向”综合生态补偿策略。2000年以来生态工程实施促进高原植被覆盖度的整体提升,植被改善显著促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产水和粮食供给改善最明显,区域内超过60%区域有所增加(图6)。固碳和土壤保持在全域的变化则呈“增减各半”的空间分布与数量特征。在NDVI达到0.7时,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整体最优。供给、调节和支持三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保持稳定协同关系且良好。新疆主要受益于青海玉树地区,成都平原主要受益于四川省西部,西藏向两者输出,新疆地区的受益量超过成都平原,西藏内部也存在明显空间流动现象。基于此设计了国家纵向、地区间横向和区域内部互补相结合的多层次生态补偿方案(Wu et al., 2024)。


 生态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

主要进展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模型,明晰了生态工程对SDGs影响。通过量化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以来西藏高原的土壤保持、固碳、产水、防风固沙、粮食供给和生物多样性六项生态系统服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模型,发现生态工程的实施通过“植被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增强-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路径,促进了高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图7)。成果为科学开展高寒地区天然林草恢复、退化土地治理提供科技支撑,也为美丽西藏建设提供科学基础,促进西青藏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在全国层面上,生态工程实施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综合保护修复提供了一定创新实践样板,促进了“两山”理论、“双碳”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Dai et al., 2024)。相关成果发表在中科院1区Top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

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生态工程对SDGs影响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