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红壤退化的阻控和定向修复与高效优质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课题评审会在北京召开

作者:鹰潭站  更新时间:2009-06-16

    2009年6月11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红壤退化的阻控和定向修复与高效优质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重点项目课题评审会在京召开。

    会议首先召开了课题评审筹备会,中科院资环局生态环境处庄绪亮处长介绍了项目的立项背景、评审原则、要求和程序等,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监督管理处宁堆虎处长出席论证会并讲话。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的13位专家组成专家组,中国农业科学院曾希柏为专家组组长,副组长由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武志杰研究员担任。专家组分别对红壤水土流失阻控关键技术研究、红壤酸化阻控和修复关键技术研究、退化红壤肥力重建及生态功能定向培育技术研究、赣东北低丘岗地红壤退化防治与生态农业技术集成和示范、湘中南低山丘陵区红壤退化防治与生态农业技术集成和示范、闽西中高丘陵区红壤侵蚀快速治理与生态农业技术集成和示范、粤东南低山丘陵区植被快速恢复与生态农业技术集成和示范、桂西岩溶丘陵区石山综合治理与生态农业技术集成和示范等8个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从技术路线、研究内容设计、关键技术的突破、进度安排、工程试验基础条件、经费投入、研究队伍结构以及合作机制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质询和评审,与会专家经充分讨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课题实施方案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红壤退化的阻控和定向修复与高效优质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重点项目针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日益严重的土壤退化、生态脆弱和生产效益低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严重制约区域农村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通过关键技术创新与技术集成示范,研发红壤侵蚀、酸化、养分贫瘠化和生态功能退化的阻控和修复关键技术体系,提高红壤的土地生产力;以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和油料作物为核心,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林牧相结合的高效优质生态农业模式和示范区,提高经济效益;构建红壤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与人才培养基地。本项目围绕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土壤肥力贫瘠等制约红壤丘陵岗地综合利用和高效优质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设置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课题3个,根据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土地退化与水土流失特征、农业结构现状与生态建设目标,设置典型区域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类课题5个。项目的开展将为保障红壤区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拉动内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