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流域生态功能优化与水土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作者:桃源站  更新时间:2012-05-24

获奖名称:湖南省科技进步奖
获奖题目: 洞庭湖流域生态功能优化与水土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主要完成人:王克林、黄道友、刘钦云*、谭支良、王勇、谢炳庚*、李仁东*、王久荣、谢可军*、张美文、曾希柏*、李 波、李景保*、张明阳、熊鹰*、刘国胜*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获奖类别: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一等奖
授奖部门:湖南省政府
获奖时间:2008-10-28

      • 成果介绍 针对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相对脆弱、人地矛盾日趋尖锐和生态调节功能不断下降等关键问题,从洞庭湖区、环湖丘陵区和湖南省级尺度三个层面,同时开展洞庭湖流域生态功能优化与农业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近9年(1999~2007)的系统研究,阐明了洞庭湖区农业生态景观格局演变对洪涝灾害的影响及其机理、流域季节性干旱发生规律与合理调蓄利用地表水资源的科学依据;科学评估了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并确定了其基本生态功能,初步探明退田还湖区生物多样性的演替趋势,并成功预测了多次东方田鼠的爆发期;系统揭示了环湖丘陵区不同经营模式的水土资源动态、土地开发潜力及其演变趋势与发展机制,创建了土壤年侵蚀模数<200t/km2的"土壤-水分-生物"资源利用的互利型模式;首次系统界定了农村竞争力的概念、特点及其研究边界,明确了省级尺度下的县域农村竞争力、市(地区)域农村竞争力以及省域农村竞争力的空间格局差异和动态变化,全面完成了流域生态环境安全质量评价与生态功能优化战略研究。与此同时,该项目还研发集成具有湿地产业与洪水型经济特色,适应敞水带、季节性淹水带和低湖渍地的堤垸替代产业与避洪耐渍型复合高效生态工程及资源配置技术,构建了适应洪涝灾害发生规律的避洪耐渍型的产业体系;研发集成出丘岗资源保护性开垦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退化农业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以及综合抗御季节性干旱等的实用技术,初步形成了环湖丘陵区生态安全型的丘岗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体系。
        在研期间,项目组成员共发表论文281篇,提交有关流域生态安全的政府咨询报告6份,培养研究生35名,申请专利11项,并取得了4项通过中国科学院组织验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技术成果整体上居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流域尺度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过程响应与适应性调控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弱质性、农户经营的分散性以及经济、生态之间衔接的差异性,推广应用本成果应注意因地制宜,要加强成果宣传力度,争取各级政府和领导重视,通过政府倡导、支持和引导,充分依靠行政力量,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