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红壤低丘岗地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桃源站  更新时间:2012-05-24

获奖名称:湖南省科技进步奖
获奖题目: 湘北红壤低丘岗地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主要完成人:彭廷柏、肖庆元*、黄道友、郭志强*、钱长发、古汉虎、廖舫林*、汪协清*、安瑞春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获奖类别: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三等奖
授奖部门:湖南省政府
获奖时间:2000-6-1

      • 成果介绍 率先阐明了湘北红壤丘岗区季节性干旱发生规律与基本对策,发现了土体“富水层”及其保水抗旱效应,提出了建立土体“富水层”和以作物高产高效为中心的节水避旱栽培技术原理,以及合理调蓄地表水资源(主要是降水)抵御本区季节性干旱的配套技术措施;首次揭示了丘岗地开发中的水、土、土壤营养元素运动规律:坡地不同经营方式下降水径流系数增加10个百分点,土壤侵蚀模数增加1倍、土壤10种营养元素流失量增加2倍以上,集水区塘堰拦蓄10%的降水,可拦截78.8%的侵蚀土壤、65.3%的流失营养元素,建立了土壤侵蚀模数<100t/km2.y的坡地经营模式;深刻阐明了红壤丘岗区塘堰、水库水体4种类型及其N/P比值特点与鱼类食用藻类种群变化关系,提出了鲜鱼产量成倍增加的技术原理,建立了灌溉型与稳定型塘堰高产养鱼的两种模式;全面、系统研究了稻田4种水型特点及其23种复种制度的经济、生态效应,提出了实用的高效持续种植制度;深入研究了试区农田种植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4种村级农业结构模式和集水区土地开发利用类型,提出了农业结构的演化规律、发展机制和丘岗区土地开发利用途径; 针对湘北丘岗区农业生产实际,研究提出了以“五沟”治水、增肥调养为重点的低产田土改良技术,水稻、玉米、苎麻高产关键技术,丘岗地林果茶合理布局(经济生态型、生态经济型)和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果树优质丰产栽培(亩产万斤优质果)、低产茶园改造与“桃源白毫”名茶精加工技术,畜禽良种生产体系与高效经济饲料配方技术。同时,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紧密结合,由试验区到县、市、湘北地区推广应用本成果42.69万hm2,获直接经济效益87665.8万元,成果整体居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南方红黄壤丘陵地区农业综合开发与持续发展,和农、林、牧、渔、水利以及生态学领域。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