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生态站连续举办4期生物多样性科普研学营

作者:哀牢山站  更新时间:2022-08-29

    传播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知识是宣扬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2022年7-8月暑假期间,哀牢山生态站连续组织开展了4期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科普研学活动,共有来自昆明等地十余所学校的70多名中小学生深度参加了该活动,在学生和家长中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四期研学活动开营合影

    “中国科学院哀牢山生态站生物多样性科普研学营”是围绕着哀牢山生态站周边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内的生物多样性而展开的科普研学活动,活动由室内授课与室外观察两部分构成。室内课程是由研学导师(由生态站内工作人员主导课程设计和授课)在为孩子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知识,通过导向性的提问和解答形式激发孩子对生物多样性的好奇心与疑问,同时对孩子的相关知识储备进行摸底调查,以便制定后期教学课程的内容和设计深度。在室外观察环节中,通过接触式体验野外观察和现场解惑的方式鼓励并提升孩子们主动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合理假设并验证等方式,引导他们逐渐掌握认知事物和知识的科学思维能力与方法,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研学旅行和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将平时在课堂上学习的相分隔的各学科知识点融会贯通,提升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共分为四期,每期实际授课时长为3天4夜,学生人数在20人内,基本上由一名老师负责两名学生,确保课程质量。课程设计分为二部分:一部分是生物多样性的学习内容,分别由植物多样性、昆虫多样性、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鸟类多样性、兽类多样性构成;另一部分则是由课堂与生活纪律规则树、课堂游戏、暗夜独行、小组打分颁奖等游戏性的环节构成。通过两部分的有机结合避免过多知识性的课程设计降低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分组游戏及打分的环节还能够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协作力。

    具体的课程安排中,学员在第一天傍晚到达生态站,首先进行开营合照,此后完成寝室的分配和行李的摆放。在有序的吃过晚饭之后,学生和教师在会议室集合,第一天的开营仪式正式开始。夜间首先由栗果自然团队的老师、生态站的授课老师进行自我介绍与安全教育培训。此后,老师们会给学生们介绍什么是“自然名”并发放木质小挂牌请各位学生为自己起好自然名画在木牌上作为标识,并对大家介绍自己的自然名。同样,各小组也以组为单位进行各组组名的确定以及口号的设置,并对大家介绍起名的缘由。

制作自然名挂牌

    完成上述步骤之后,第一晚的课程正式开始。由哀牢山生态站的工作人员廖辰灿为学生们进行室内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讲座,从它们的特点和习性入手,再进一步到到哀牢山常见的种类介绍。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到户外进行夜间两爬生物的探索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和触摸感受,进一步加深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夜间观察两爬生物

    植物多样性的课程由哀牢山生态站的工作人员徐志雄讲授,徐老师通过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入手,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对植物的兴趣。此后,由生态站的工作人员史鸿华带队,杞金华和徐志雄协助,一起带领孩子们进入哀牢山的原始森林,开始植物户外课程。在课程里,孩子们不仅学到很多植物分类知识,还能通过实际感知了解到很多有关植物的有趣知识。除观察外,课程中还安排了植物标本制作的环节。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植物研究中标本收集的重要性以及标本采集及制作的标准流程,并带领学生们到户外采集常见且不涉及保护的植物样本进行标本的压制与制作,通过实操巩固所学知识。

植物室内课程

户外讲解植物

采集植物标本

植物标本制作

    鸟类及兽类的课程由生态站的工作人员廖辰灿带领讲授。其中,鸟类的课程由室内课程起始,围绕着一系列有关鸟类的基础问题展开,并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让学生们对鸟类研究的野外观测过程有一个整体认识。最后,通过实例展示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影响,激发学生自发保护鸟类的意识。实践部分则是带领学生到原始森林中,利用望远镜实地进行鸟类观测记录,现场指导鸟类辨识、讲解不同取食集团鸟类的生态意义及趣闻。

室外观鸟

    兽类课程同样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对兽类多样性进行简单的讲座,详细介绍了哀牢山常见兽类的种类和习性。此外,以小组为单位教授学生学习红外相机的参数设置,带领学生进入原始林内现场安装调试相机,并在15天后将相机记录到的影像反馈给各组学生。另一部分则是通过讲解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不同点,给学生演示热成像仪器的功能和原理,以组为单位带领学生进行夜间兽类和鸟类的搜寻。其中,在四期研学中,均记录到了灰头小鼯鼠及睡觉的鸟,有一期学员还幸运的在杜鹃湖畔遇到了水鹿。

红外相机兽类调查

热成像的使用

    昆虫多样性课程由哀牢山生态站工作人员熊紫春指导,在昆虫多样性课程中,同样以室内讲座开场。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实物展示的形式,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昆虫世界大门。在户外课程中,指导学生们使用扫网法和灯光诱捕法收集和进行昆虫的多样性调查。此外,栗果自然团队也携带了人工合法养殖的蝴蝶活体上山,协助昆虫标本制作课程的开展。

户外观察昆虫

昆虫灯光诱捕讲解

标本制作

    游戏的课程中,则是以室内的小组游戏互动为主,并通过小组表现及就寝情况来进行各组的打分。此外,课程中还特地安排了一场名为“暗夜独行”的活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们独自在黑夜中的山路上步行50m,使他们明白如何克服自身想象中的恐惧。

    在全部课程结束后,依据各个学生在全程中的表现情况,所有老师对他们进行投票选出表现最佳的孩子进行颁奖。结营当晚通过现场直播的形式为家长直播了由生态站颁发奖品和结业证书的全过程。课程结束后,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均反响强烈。有孩子刚来的当天极度害怕黑夜和昆虫,当短短三天的授课结束后,他已基本克服了原先的恐惧,不再害怕;也有孩子表现出从一开始害怕群体生活到课程结束分别时与小伙伴依依不舍的情节,以及不想离开生态站,或畅想要调到当地的学校上学的愿望;还有孩子连续参加了三期活动,只为每次能有机会学习和观察到新的事物。

结营颁发结业证书

    此次研学活动既是践行版纳植物园和国家野外站对科学传播的使命,同时也是围绕普洱市打造“绿色经济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的目标展开,为远期景东亚热带植物园和120米射电望远镜的研学旅行产品的深度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得到了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景东县科学技术协会等属地相关部门和研学机构“栗果自然”的有力支持。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