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综合新闻

基于全口径碳汇监测的中国森林碳中和能力分析

作者:大岗山站   更新时间:2021-12-29

  

    碳中和已成为网络高频热词,百度搜索结果约1亿次!与其密切相关的森林碳汇也成为热词,搜索结果超过1200万次。最近的两组数据显示,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持续增长将有效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第一组数据:20201028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多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10-2016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量的45%。该数据表明,此前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被严重低估;第二组数据:202131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森林资源中幼龄林面积占森林面积的60.94%。中幼龄林处于高生长阶段,伴随森林质量不断提升,其具有较高的固碳速率和较大的碳汇增长潜力,这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之所以被低估,主要原因是碳汇方法学存在缺陷,即推算森林碳汇量采用的材积源生物量法是通过森林蓄积量增量进行计算的,而一些森林碳汇资源并未被统计其中。因此,本研究将从森林碳汇资源和森林全口径碳汇入手,分析40年来中国森林全口径碳汇的变化趋势和累积成效,进一步明确林业在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和中国森林资源核算项目一期、二期、三期研究成果,本文在充分分析了基于生物量转换因子核算森林碳汇功能的缺点和不足之后,提出了森林碳汇资源和森林全口径碳汇新理念。森林全口径碳汇能更全面地评估我国的森林碳汇资源,避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被低估,同时还能彰显出我国林业在碳中和中的重要地位。森林碳汇资源为能够提供碳汇功能的森林资源,包括乔木林、竹林、特灌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非特灌林灌木林、苗圃地、荒山灌丛、城区和乡村绿化散生林木等。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森林资源碳汇(乔木林碳汇+竹林碳汇+特灌林碳汇)+疏林地碳汇+未成林造林地碳汇+非特灌林灌木林碳汇+苗圃地碳汇+荒山灌丛碳汇+城区和乡村绿化散生林木碳汇,其中,含2.2亿公顷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年碳汇增量。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核算出我国森林全口径碳中和量为4.34亿吨,其中,乔木林植被层碳汇2.81亿吨、森林土壤碳汇0.51亿吨、其他森林植被层碳汇1.02亿吨(非乔木林)。

    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第三期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森林全口径碳汇每年达4.34亿吨碳当量。其中,黑龙江、云南、广西、内蒙古和四川的森林全口径碳汇量居全国前列,占全国森林全口径碳汇量的43.88%202119日召开的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项目专家咨询论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肯定了森林全口径碳汇这一理念,对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核算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给予高度评价。尹伟伦表示,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和理论,推动了生态文明时代森林资源管理多功能利用的基础理论工作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蒋有绪表示,固碳功能的评估很好地证明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希望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在碳中和任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20203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按照全国森林全口径碳汇4.34亿吨碳当量折合15.91亿吨二氧化碳量计算,森林可以起到显著的固碳作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

    森林植被的碳汇能力对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尤为重要。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除了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外,还应进一步加强以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为主线的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措施。通过完善森林经营方式,加强对疏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的管理,使其快速地达到森林认定标准(郁闭度大于0.2),增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森林全口径碳汇功能,加强绿色减排能力,提升林业在碳达峰与碳中和过程中的贡献,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中和之路。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