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可以离开人类,但人类离不开森林!
作者:鼎湖山站 更新时间:2025-10-20
以下原文来自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BrwfEtJi8UA2SVOfNF1BA
这里,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全球位于该纬度的陆地,三分之二都是沙漠和干旱草原,然而在这里——位于广东肇庆的鼎湖山,森林覆盖率却达到98%!位于最大的陆与洋之间,季风气候孕育了鼎湖山独特的生态系统。1956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里诞生,拉开了中国自然保护事业序幕。如今,她向世界传递着“绿色密码”,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样本。
为什么鼎湖山可以成为一颗独树一帜的“绿宝石”?鼎湖山上究竟藏着什么宝藏?本期《开讲啦》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研究员闫俊华,带我们走进鼎湖山,读懂这片森林的“双碳”密码。
看400多岁“老森林”大秀固碳实力
我们在2060年能否实现碳中和?鼎湖山给出了答案!
森林固碳,顾名思义就是植物通过叶子的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储存在树干或者枝叶中。传统观点认为,中幼龄林固碳能力较强,成熟森林系统接近“零碳汇”。然而,2006年,鼎湖山的一项科学发现震惊学界——存在时间超过400年的成熟森林的土壤仍有很强的固碳能力。这一发现是中国生态学的重大突破,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分享环节,闫俊华带我们走进鼎湖山,揭秘森林是如何固碳的。跟随他的视角,我们看到,科研人员可以掌握具体到每一棵树多年来的固碳变化和森林里土壤的固碳情况,而技术的迭代正在重塑这里的生态监测方式。
闫俊华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们以鼎湖山的研究为样本,在全国建立了7800个森林样地,对全中国的森林固碳能力进行了估算,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鼎湖山,神奇动植物在这里!
在互动环节,闫俊华带我们认识了来自鼎湖山的神奇植物——看起来干枯的扁担藤竟然储存着大量干净水分;华南胡椒和我们吃的胡椒是亲戚关系,它的叶片揉碎后会散发特殊香味。
鼎湖山是物种基因库,也是生命的摇篮。经过几十年保护,鼎湖山的生物物种越来越丰富,在这里发现的新物种超过200种。鼎湖山许多植物都具有珍贵的科研价值,比如大叶石上莲是1861年在鼎湖山最早发现的植物新种,见证了鼎湖山植物分类学研究的起点;黄花大苞姜在2004年登上国际期刊《自然》杂志,其独特的传粉方式扬名海外;鼎湖铁线莲,因稀缺性被纳入《广东高等植物红色名录》。
为什么众多神奇的动植物选择在鼎湖山安家?科学严格的保护,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闫俊华告诉我们:“这片森林的保存来之不易。几十年前,前辈们为守护这片森林作出重要贡献。有人上山砍林子的时候,他们说‘如果你们要上山砍树就先把我砍了吧!’”
“公园20分钟理论”科学吗?有证据!
当城市的喧嚣淹没心灵的宁静,总有一片绿色在默默守护我们。如今,“公园20分钟理论”流行,走到户外亲近自然,身心都会得到治愈。我们身边的“绿色卫士”也在悄悄改变着城市的呼吸,城市中的森林降低着噪音,吸收着杂尘和有害气体,净化了我们生活的环境。闫俊华说,森林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疗愈,植物分泌或挥发的气体让人身心愉悦。科学家们对自然森林的研究,对城市绿化有重要价值。
古人早已洞察我们与森林的关系
“人类与森林的关系远比你想象得更深刻,森林可以离开人类,而人类离不开森林。”闫俊华说,从古至今,人与自然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强调要遵守自然规律,庄子的“天人合一”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森林,其实也是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未来。
扎根鼎湖山近三十年,闫俊华在节目中分享了他最难忘的森林奇遇记。如果进入森林,他建议大家一定要带的东西,是什么?10月18日22:30档,锁定CCTV-1《开讲啦》,跟随闫俊华读懂鼎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