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站提升专项观测能力初步构建热带近岸海域碳酸盐立体观测体系
作者:三亚站 更新时间:2025-10-23
2025年10月17-19日,海南三亚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三亚站”)在三亚顺利开展并完成了2025年第四季度(秋季)航次三亚湾、红塘湾与崖州湾生态环境综合调查,旨在持续追踪热带海湾生态系统的环境变化与生物响应,为典型热带海湾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航次由副站长周伟华研究员带队,三亚站科研人员联合厦门大学科研团队共13人参与。通过调查船作业,覆盖三亚湾综合观测场14个调查站位以及红塘湾和崖州湾辅助观测场海域11个调查站位,完成了气象、海水理化参数、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沉积物等多要素的现场观测与样品采集。本航次共采集海水水质、生物和沉积物样品近1000份,并获取大量现场观测数据。
值得关注的是,本航次首次在调查中引入了由厦门大学李权龙教授团队和马剑教授团队研发的走航海水pH测定仪和走航海水二氧化碳分压仪。通过船基走航与浮标平台原位观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海水pH、二氧化碳分压等关键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测量,这一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台站的现场观测能力,推动了三亚站热带近岸海域碳酸盐立体观测体系的初步构建,为深入研究区域海洋碳循环过程及其生态效应提供技术支持。
在本次调查作业中,科考队员们克服了突变天气和复杂海况的挑战,密切配合、协同作业,顺利完成了各项调查任务。观测任务的完成和样品分析,将进一步丰富三亚近岸海域的长期生态观测数据,为揭示热带海湾生态系统的结构演变与环境驱动机制提供坚实支撑。
	
 
图 1. 2025年第四季度(秋季)航次科研人员合影
	
 
图 2. 走航海水pH测定仪与走航海水二氧化碳分压仪
	
 
图 3. 现场调查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