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网络平台参加单位服务于地方应急事件处理

作者:null  更新时间:2013-12-10

 

2010年4月以来林芝地区发生大面积川滇高山栎林立枯现象,同时发现食叶害虫危害。2011年3月,川滇高山栎食叶害虫大爆发,受害面积达200余万亩,严重受害150余万亩,枯死面积达100余万亩。国家林业局、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西藏自治区林业局等单位高度重视,要求查明川滇高山栎林大面积立枯原因并做好防治工作。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作为技术指导单位,借助于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实验室及相关仪器设备,以林芝站科研人员为技术支撑,由林芝地区行署及林芝地区林业局组织对川滇高山栎林立枯原因进行了调查研讨,查明川滇高山栎主要是由于食叶害虫(主要是朱颈褐锦斑蛾)严重危害,造成树势衰弱,病菌再侵染,加之干旱造成发立枯。在研究基础上,提出综合防治方案。一是生物药剂防治。在防治基础研究基础上,林芝站建议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药剂,经与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对噻虫啉药剂进行了解,并在做防治预试验的基础上,建议用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配以生物制剂加包灵(复硝粉钠,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加适当的洗衣粉进行防治。二是营林技术措施。根据受害程度采取不同防治措施,对严重受害立枯的,应即时砍除地上部分、集中科学销毁,让其地下部分萌芽生长,从而不至于影响景观。通过防治技术指导及培训,由林芝地区林业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川滇高山栎食叶害虫进行了防治,从2011年12月调查情况来看,防治效果较好,达到了对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目的。同进销除了农牧民的不科学认识及危人耸听的传言,为生态林芝、和谐林芝起到了重要作用。

海伦站为应对2011年春季低温冷害,提出了“海伦市低温春涝形式下大田作物田间管理技术建议”,并针对农业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户进行了技术指导,成为当地的农民咨询服务中心。

奈曼站针对2011年夏季旱情,与奈曼旗科技局合作,在当地试验示范“膨润土脱钠后配合保水剂改良沙地土壤”技术,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缓解夏季旱情起到积极作用。

法律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38号-60